普羅大眾(包含我)常會不小心將「細節」與「龜毛」給搞混淆了。我自己有個簡單的定義,就是「細節是有所本的堅持」、「龜毛是沒理由的挑剔」。
相信我們身邊都會有一些「細節控」的朋友或是主管,他們的有些不經意的舉動像是記住同仁生日、同仁家中長輩生病時,送個健康食品之類...,這些小動作總會讓感受者有「走入心坎」的感動。除此之外,對品質的高度要求,也會讓人印象深刻的。
比如說某間公司辦理一場行銷活動,在預檢時ㄧ直無法通過主管的標準,可能是桌上的裝飾品(旗幟、花束)擺放的位置不夠顯眼、迎賓簡報字體太小、來賓名牌字形太醜、紀念品項目總是無法定案...要求同仁修正的地方,可能就是一些細節處理的問題。
又或者是在批核一份公文,主管會在幾個文句及用字上糾結,就是要你依他的指示改正,不然就不蓋章。此時,承辦人心裡應該會出現一種聲音:「齁,到底是要改幾次啦....」的謎之音。就我來看,主管只是在意細節,希望部門呈現出來的成果都是符合預期的。部門辛苦的努力,展現出來的是完美的一面。
雖然這些細節不是絕對必備的元素,忽略了也不會讓全案失敗,但細節的注意,總是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及讓人出人意表的感受。近期看了浦孟涵小姐的著作《出賣我們的都是小細節》。在序言裡就提出了幾個發現:
1.你不要以為不起眼的小細節,內行人都能一眼看穿。
之前還在國軍擔任參謀的時候,總是覺得主管為何都能看到我公文上的錯漏字。還有一次公文上的預算金額多打了一個零,還好被主管發現,並要求立刻改正。不然,真的撥款了就嚴重了。而且無形中,粗心大意的形象也會留在主管心目中了。
2.你不要以為不重要的小細節,其實別人很重視。
相信客戶或是自己的主管,總有些紅線是不想別人觸犯的。平時盡可能掌握到這些紅線的範疇,盡量不要踏過去。像是有些人喜歡搶在上司面前與客戶交換名片、沒顧好分寸與同事一起批評主管,或是在辦公室電話中大談私事,一聊就是很久等等。殊不知評分機制已經啟動,或許短時間可以相安無事,但關鍵時刻就不易上位了。
3.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作者曾經目睹長官因某個人在飯局時很少發言感覺對工作不是很企圖心,因而刷掉了他的主管候選人資格。而我自己的同事在寫EMAIL給其他部門主管,為了展現親氣感,開頭的稱謂是 Dear Jack..後來被部門主管糾正,應該稱呼Jack協理您好...,注重這些小細節,往往可以讓自己無行中加了一些印像分數。
4.堅持細節才能追求格局。
就如同前面所提,你看到周邊的細節控,到底是龜毛還是重視細節。當我們功力還不足時,往往會以為是主管的龜毛。但事實的真相是我們高度不夠,無法體會他們心中重視的的核心價值
在職場上到了一定的階層,大家的智力與能力其實都不會差距太大。在競爭的平台上,最後會脫穎而出的,往往就是我們口中的細節控囉。